藝術天份?

藝術天份?

IMG_1809

   

坦白說我對翻箱倒櫃找東西這件事,有一種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期待的是回憶,害怕的也是回憶。但沒辦法,作為一個戀物僻,許多有一長串故事的東西,我都會留著。然後跟著我這個遊牧民族,一包包一盒盒地遊蕩人間。

   

再一次,沒料想到會出現的一張書籤就這麼跑了出來。上次見到它應該是十四年前為了附中畢業十週年返校活動文物展而整理出來的,不過當時並沒有交出去參展,原因是:我並不覺得自己跟「藝術天份」這四個字有什麼關係;另一方面當年「出土」的文物實在太多,這張小小書籤並沒有得到我的太多關注。今晚這書籤再度因為翻箱倒櫃而出現,一幕幕的回憶再次倒帶、上演……

   

我常在想如果國中時堅持報考美術班會怎樣?國二時爸媽看出我的興趣,跑去問美術老師報考高中職五專美術班的可能性,竟被老師一句話請回:

   

「他都已經在全校最好的升學班了,怎麼會想去考美術班?不要想太多啦?」

   

高一下,被拱出來負責班上教室後面那面牆的佈置。我以「突破」作為主題,弄了個「看起來好像是洞」有立體層次感的視覺設計,拿了當屆第二名(第一名當然是美術班)。在製作初期,因為我不想放學還要留下來弄,就利用週會大家都去操場的時間留在教室做。就在某一天,兩名清湯掛麵穿著卡其服的「大姐姐」走進了教室:

   

「同學,你怎麼沒去升旗?」
「喔,我在弄教室佈置,要參加比賽的。」

   

她們似乎有點緊張,我不甩她們,老神在在繼續弄我的。想起班導師預告過的「實習老師」,應該就是她們吧?也剛好因為那一兩個禮拜每天都留在教室,比起其他同學多了許多與實習老師聊天的機會,她們當然也問起為何沒報考美術班:

   

「喔,因為當時老師說要考美術班得考素描水彩國畫書法四個術科,得花時間拼命學拼命練,我又沒正式學過,應該考不上啦!」

   

這是事實,因為畫畫、做設計、做勞作,對我來說講「專長」太過 over,頂多只能說是眾多「興趣」中的一部份。偏我這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超有耐心,可以連續好幾個鐘頭專心在一件事情上面。這或許是東西可以「做滿」的根本原因,但說到距離「做好」,其實還差一大截 - 真的沒在謙虛,心裡明白得很:「藝術天份」?如果這四個字的定義是「很會畫畫」的話,我是八竿子搆不著的。

   

但就在她們結束實習工作前,我收到了這張書籤。坦白說收到的當下雖然有點受寵若驚,心裡卻是滿滿的感動的。當然對一個比國中小屁孩大一歲的高一生來說,並不明白什麼叫做「用藝術家的心去感應這個世界」,我只知道,當我專心在做那些事情的時候,內心是快樂的。

   

高三美術課,我從自己喜愛的某張音樂劇專輯封面出發,設計了一張手繪海報交作業,被美術老師找去聊,又問我一次當初怎麼沒考美術班?我內心疑惑:都已經走理工走到高三了,問這個要幹嘛?老師說,其實有些建築科系是二類組,或許我會有興趣。

   

當然後來我因為堅持要去唸中正(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選了物理系而沒去唸建築,當時心想:選了物理,這樣會離藝術越來越遠吧?錯!大三時竟然因為想知道「物理科學背後用到像『對稱』、『均衡』、『簡單』這些美學判準原則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及「科學家跟藝術家創造力的異同點在哪?」跑去報考交大藝術研究所,然後,還考上了。

   

我就像一隻闖入森林的小白兔一樣,一開始戰戰兢兢地觀察這群搞藝術的同學、老師在幹嘛。但很快地,便如魚得水。因為我很明白自己的術科能力與這些專業的同學們差了一大截,但卻很清楚自己是「動腦不動手」的「嘴砲型藝術家」。因此很快確定自己要走的是純理論的研究方向,並堅持當初進來的大目標:探討科學與藝術在理論概念上整合研究的可能性。

   

這是個可以做一輩子做不完的大題目!甚至後來因為這個研究上的興趣讓我去英國蹲了五年。即使算是「終於」念了「藝術研究所」,心知肚明自己不會是走專業創作路線,但不代表我就「不能喜歡」創作。就算沒有「天份」也非科班出身,卻很清楚創作的快樂。譬如我愛拍照,喜歡用照片的框框證明一件事-縱使人對這世界的認知有先天的侷限,許多意象、情緒、與心境的脈絡,都可以突破框架的限制,讓思緒自由地飛翔。這些年來我也愛創作影片,因為那是一種講故事的方式。我更愛東寫寫西寫寫,寫我的思考、寫我的觀察、寫對人對土地對國家的熱情,寫人生相遇中美麗的愛戀。

   

於是我明白了瑟濡老師所說的「培養一顆藝術家的心,去感應這個世界」,並不是要我將繪畫創作的技巧練到出神入化,而是讓藝術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這世界的美好,端看我怎樣去看待它;唯有不斷讓自己的心靈、知識,與人生的歷練同步成長,這數十寒暑的短暫生命如白駒過隙,我無法讓不斷加速的時間稍有停歇。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擁有一顆越來越敏銳的心,才能在不斷流逝的風景中,掌握每份稍縱即逝的美好。

   

後來,我也在大學兼了課當了老師,想起了瑟濡老師當年那一張小小的書籤,是如何帶給我一輩子受用的美好。這樣發自真心的舉手之勞,提醒著自己,無論是在課堂上或是網路上,與這些年輕生命每一次的眼神交會與言語交流,要不斷透過鼓勵與讚美的話語,提醒著他們與我自己:

   

「無論將來你做什麼,無論有沒有『藝術天份』,都要培養一顆藝術家的心,去感應這世界的美好。」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