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福爾摩沙 04〕日治時期開始的林野資源踏查

〔聽見福爾摩沙 04〕日治時期開始的林野資源踏查

   

(本集單元於 2018.01.24 教育廣播電台《樂活科學心》節目中首播)

   

「我忘不了自己在模索適當的言辭,想描繪眼前所見的色彩之美時,所陷入的失落感。……通過針葉林時,紅檜和華山松伸出針葉,輕輕地撫摸我的臉和身體,好像要擁抱我一般。獵徑穿過森林,走在林下小徑上,旅人的心地變得溫柔優雅。雨靜靜地霑濕森林,也滲進我的靈魂。無怨無恨的氣氛中,我的身心被淨化得像澄清的水。……我們在臺灣大自然中所希求的,豈不是這樣的原始性?省悟這個道理後,我會心一笑,感覺歡欣的火苗點亮了我的心胸。」

   

是怎樣的情懷能夠寫下這樣壯麗又細膩的文字?這是日治時期日本博物學者「鹿野忠雄」在其《台灣高山紀行-山、雲與蕃人》一書中,〈秀姑巒山脈縱走〉一文中的幾段文字。鹿野忠雄是個熱血澎湃的博物學者,短短 39 年的人生中有 20 年在臺灣渡過。他不只對臺灣中高海拔山區的地理、昆蟲、植物、地質瞭若指掌外,更對臺灣原住民有過系統性的研究,並出版過《臺灣原住民族圖譜》。他甚至以臺灣冰河遺跡的相關研究論文獲得博士學位,後又從菲律賓原住民的語文文化研究中,發現了臺灣達悟族的相似性,成了後代對南島民族研究的濫觴。他也是人類學家,對臺灣東海岸的巨石文化、蘇澳新城的石棺遺址、圓山遺址等,都有豐盛的研究成果。他如詩般的文字流動地記錄了他在臺灣高山探險的點點滴滴,我將這本書捧在手中讀,內心也跟著澎湃起來。

   

到底是怎樣的熱情,讓這樣的博物學家遠離家園,到達這樣一個未知的國度,進入她的山林裡,冒著生命危險踏查?其時他並不是第一人。從日本統治臺灣的第一天開始,就有許多學有專精的學者,受聘為「總督府殖產部技師」,進入臺灣的山林中進行調查。當然一開始的調查是有經濟目的的,主要是希望從林業與礦業調查中獲取相關知識,作為日後產業開發的依據。從「八戶道雄」領軍的林業調查,到以「橫山壯次郎」為主的礦業調查,他們組團冒險深入山地,獲取的資訊雖是為了產業,卻也引發了學術界濃厚的興趣。其中林業調查技師「小西成章」(Nariaki Konishi)在南投信義鄉巒大山發現了後來被早田文藏命名的「巒大衫」便是經典的案例,巒大衫也稱為香衫,學名就是以小西成章命名(Konishi)。小西成章的研究也促成了以早田文藏開啟的臺灣植物研究大爆發,在那些山林探險的歲月裡,早田文藏在臺灣的 19 年內,致力於臺灣植物的研究,並完成《臺灣植物圖譜》十卷,而以他命名發表的臺灣植物多達一千六百多筆。他甚至將研究成果發表到英國的國際期刊中,讓許多以「臺灣」命名的特有種植物如「臺灣衫」(Taiwania)登讓國際植物學研究舞台。

   

在魯凱族的文化中,臺灣衫被稱為「撞到月亮的樹」,因為其高度可達 90 公尺,直徑可達 3 公尺,是臺灣最巨大的樹。對於這些植物學者來說,了解這棵樹不是只有站在樹下往上看,或是在樹下等著樹葉毬果掉落而已。他們必須冒險攀爬到樹上,摘取樣本紀錄並製作成標本,這過程雖然危險,但卻因為在不同的高度俯瞰這片壯麗的山林,內心既害怕又激動,那感覺是謙卑的,就像鹿野忠雄所描寫的一樣。

   

除了植物、地質的調查研究外,當時許多學者尤其是民俗學者的探險與原住民交流,亦為後世的民族學研究奠定基礎。在閱讀小西成章的資料時,我讀到了一些關於其助手「森丑之助」在這方面的貢獻。森丑之助其實有個悲慘的童年,體弱多病的他體格嬌小,一腳微跛的他甚至連走路都不順遂。但他卻一步一腳印地縱橫臺灣山林三十年,搜集的資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開始隨軍來到臺灣進入「蕃地」調查,卻從此對原住民部落產生了極為濃厚的情感,待人寬厚且真誠的他,完全尊重原住民部落的信仰與習俗,很快地,贏得了各族群的信任,甚至每次造訪時,部落族人奔相走告說「好朋友 Mori(森)來了!」他不僅贏得了友誼,更重要地,他的〈北蕃行〉、〈南中央山脈探險〉發表後,更奠定了森丑之助「臺灣蕃界調查第一人」的地位。

   

憶起自己曾有過的臺灣山林行腳經歷,那些就算是身手矯健的山野好手都不見得輕鬆的路徑,很難想像森丑之助是如何拖著跛行的步伐克服的。那已經不是只有像早年西方領事人員那種因個人興趣利用公餘閒暇進行的調查,而是用生命投入的高尚靈魂。

   

再一次讀鹿野忠雄的文字,想著森丑之助、小西成章、早田文藏在臺灣山林裡的足跡,每棵超過百年的樹或許都有他們攀爬過擁抱過的吉光片羽。而原住民部落在他們眼中不僅僅只是路過駐紮休憩的據點,更是他們奉獻熱情的所在。

   

每當我路過凱達格蘭大道,經過臺大醫院附近的捷運出口,看著原住民朋友們努力爭取傳統領域的回家之路,心情是十分複雜的。雖然對「傳統領域」的劃分仍有爭議,但我總會思考:究竟我們是怎樣看「族群」這件事呢?如果我們永遠無法跳脫傳統選舉樁腳與地方勢力的政治考量,以及政商合體的結構,回到山林中,與原住民朋友們用同樣謙卑的態度面對這山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獸,這議題永遠都只是表面。回想起百年前那些漂洋過海在臺灣山林裡縱走的日本靈魂,他們對待森林、對待原住民、對待人與自然界關係的真誠態度,彷彿,彷彿這裡才是他們的故鄉。想到此處,心中除了感動,還有慚愧。

   

葉子

   

(2016 Photo by Eric @ 福山植物園)

   

《樂活科學心》節目介紹與線上重播聆聽:
http://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bc5fd8a01e2df020a

   

〈聽見福爾摩沙〉單元介紹連載:
http://34.81.28.106/archives/category/formosa

   

〔聽見福爾摩沙-前言〕啟航:
http://34.81.28.106/archives/1811

   

相關閱讀:

   

〈縱橫山林的學術探險家森丑之助〉:https://www.ylib.com/author/yang/y_article2.htm

   

〈《早田文藏: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台灣杉:世界新屬的發表〉:http://e-info.org.tw/node/200205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29621

   

《台灣高山紀行-山、雲與蕃人》: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11812